農業儀器的現狀和前景
農業儀器的發展,從20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是隨著世界科學技術的進步而發展起來的。在發達國家,農業儀器的生產已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體系。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來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績。1978年農業部在全國范圍內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普查工作,調查結果顯示:全國共有各類農用機械企業4300余家、從業人員約30萬人;各種類型的農機專業合作社有2000多家、會員總數超過100萬人;農業技術服務的機構有3000家左右、人員達15萬人。這些數字表明我國農業機械化的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是與相比還有一定差距。
我國是一個人口眾多的大國,農業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60%以上(其中農村勞動力約占70%)。農業生產的特點是勞動密集型的特點非常明顯,"靠天吃飯"的狀況依然沒有改變。由于受自然條件的制約和人們思想觀念的影響以及科技水平的限制等原因影響,長期以來農民的生產方式比較落后,"小而全"、"大而粗"、"多而亂",缺乏科學管理手段和技術裝備等狀況普遍存在。因此迫切需要采用的生產技術和設備來改造傳統落后的生產模式和發展規模經營的新路子來促進現代農業的發展.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及科技的進步和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大化對農業生產中使用的儀器設備提出了新的要求.如精密播種機、聯合收割機等設備的引進使用使我國的糧食產量大幅度增加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例如:的精密播種機和收獲機的價格昂貴且維修困難.這就使得國內許多廠家生產的同類產品無法與之競爭或難以生存下去!同時國產產品的質量也不能滿足廣大農民朋友的要求!為了適應市場需求我根據市場情況研制了一款小型玉米種子催芽機它具有體積小重量輕便于攜帶等優點深受農民朋友的喜愛!